入靜的體驗〈劉天君----氣功入靜之門〉下篇

    忘卻自我覺:這是練功入靜到較高的層次才能出現的感覺。以上所述的種種感覺還都是感官或機體的感覺,它們的存在要以感官和機體為本。與這些感覺不同的是,忘卻自我的感覺要根於感官和機體的「消失」,是整個形體乃至自我意識都不復存在了,因此這種感覺與上述種種感覺的性質是有根本不同的。

    忘卻自我覺較低的層次是忘卻形體的存在,這大體包括失重和失形兩種感覺,二者是聯系在一起的,但又有所不同。失重是質量的消失,失形是輪廓的消失,二者的融合便是存在的消失。失重和失形開始發生時往往還不是整體性的,可能發生在某一肢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

    例如站樁功的抱球姿式,練久了可能有雙臂雙手失重失形、不復存在的感覺;而平坐練功時,雙下肢消失的感覺比較容易出現。由此也可以看出,局部的失形失重感與練功姿式有一定關係。此外,它與健康狀態也有關,有病的患者練功,病灶是最難出現失重失形感的,如果出現了,往往說明疾病已有好轉,甚至已經痊癒。

    整體失重失形感的出現說明練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健康已有了一定的進步。這種感覺的獲得是邁向入靜高層次的重要階梯。如果是站式練功,雙腳尤其是足跟的失重失形是最難出現的,但只有這個部位也已經「消失」,整體的「消失」才成為可能。作為雙腳失重失形的第一步,初起的感覺多是腳下如踩棉、踩水、踩雲,飄而不實,逐漸過渡至不存在。在坐式練功的情況下,臀部的消失感最難獲得。總之,身體的承重部位,患病部位較難「消失」,但只有它們「消失」了才算是真正的形體「消失」。

    有時整體的失重失形感已經獲得,全身只有丹田隨著呼吸尚有微微開合,彷彿全身只剩下這個丹田了。如此再進一步,當呼吸愈微愈弱,丹田呼吸擴展為整體呼吸時,丹田的感覺也就不復存在了。

    自我意識的忘卻是忘卻自我覺的較高層次,這要比自我形體的忘卻更困難些。往往是身體已經「消失」了,但自我意識尚在,甚至可能很清晰。

    自我意識消失之初,是「天人合一」,即物我不分。由於身體已經「消失」了,意識便超出了身體的局限,可以遨遊於整個太空宇宙,可以無限擴展,無邊無際。漸漸的,它融合於這無限,融合於這無邊無際,融合的自然而然,天衣無縫,於是乎漸漸分不開彼此,我即是天,天即是我,天我同一。在這種境界中,心胸可以說是無窮開闊,因為自我意識已經被無限地淡化了。

    自我意識的最終消失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畢竟還有「天」,而因為我已融於天,有天也就還有我。盡管此時的我已經無限大因而無限淡,但終究還不是「無」。入靜至高層次境界,天人合一的感覺也要趨於消失,無天無我,無我無天,這便是入靜之終極------空無。如此,自我意識已不復存在。

    前面已指出過,入靜是意識活動的靜止而不是終止,終止便是坐化了。由於是靜止而非終止,便時或微有些萌發,如同靜水偶然泛起一絲漣漪一樣,這便是「一靈獨覺」。是「若有若無,時有時無」。總之,靜止和活動是辨證的,入靜是生命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仍然包含和孕育著無限生機。

    超越時空覺:有了忘卻自我覺,超越時空覺自然會產生。

    空間感的超越在忘卻形體之時似即已開始。空間是事物存在的廣延性,事物存在的消失,空間即無從產生。形體被忘卻了,作為形體存在的那部分空間也就被忘卻了。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小遠近已均無參照,因此毫無意義,只是覺得無限罷了。至物我兩忘,一切感覺都幾乎降到了零,空間感當然也不例外,似有似無,若有若無了。

    時間感的超越往往在練功結束後才發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洞中才數日,世上已千年」,對時間的感覺縮短了,覺得才練功片刻,但看看鐘錶已過去了幾小時。再一種相反,覺得練了好久了,但實際上才練了一二十分鐘。時間不是孤立的,人們對其知覺需要有事物的運動作參照系。在自我形體乃至自我意識的活動均已忘卻的狀態下,時間的知覺自然也不復存在。

    對時空的超越可以說是在「炁」中完成的,在感覺到「炁」的時候,便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炁」是無比豐富的,它超越了一切。

    以上大致介紹了練功入靜過程中的一些主要感覺體驗〈其中也包括一些知覺體驗,例如對時空的知覺〉。這些介紹只有示例作用,並非標準或規範,不必照此練習,更不可刻意去追求,它們的有和無都必須是自然的。

    〈二〉情緒體驗----這裡所說的情緒體驗也包括情感體驗。心理學認為情緒與生物需要相聯系,而情感則與社會需要相聯系,它們都是人在其需要是否滿足時所產生的態度體驗。要想嚴格的區分二者是困難的,實際上它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不同表現形式。在練功入靜過程中,對兩者均可有切實的感受。在入靜的淺層,情緒體驗居主要地位,到了較高層次的境界,情感體驗就逐漸突出了。

    入靜時的情緒體驗如感覺體驗一樣,也是豐富多彩和細緻入微的,日常生活中能夠體驗到的情緒,入靜過程中均可能出現,而且其體驗往往更為深切和廣闊。

    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現代人的研究已可將情緒分為幾十種甚至幾百種,但認為基本的情緒還是快樂、忿怒、悲哀、恐懼這幾種。在入靜過程中,這些情緒體驗的出現均不是孤立的,它們大都伴隨著各種感覺體驗而來,與感覺體驗融合在一起。

                           2012123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