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功〈第六部〉-----〈禪密六部功-----劉漢文〉中篇

氣感與效應

   
練功一階段後,先手足、後全身產生「氣感」,如溫、熱、涼、麻、癢、酸、脹、痛、輕、重、大、小、、空、無、或吸縮、跳動等感覺,肌肉或肢體微動,偶見流星、閃電、旭日、鈎月、五彩繽紛的光亮。這是氣的產生和流竄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內景與外景〉,是氣功功能作用於生理的自覺反應,是出自本能和需要。勿為之驚慌和疑慮,要以笑置之,欣然接受;更不要想入非非或刻意追求。

   
氣感,會因人的體質、疾患和練功程度而異,因而不能一致,不可求全,要坦然處之,任其自然;即使暫時氣感不明顯,也同樣在受益收效。

   
效應,要隨時記錄。練功中,通過自身健康情況的前後對比,進行體驗和總結,經常與輔導員交流情況,必要時請醫生臨時或定期檢查,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指導練功,堅定信心,穩紮穩打,直至獲得預期效果。

二:沖上灌下
   
這是在學練築基功夫〈鬆、展、放、收〉之後的進一步功法,是氣由外來,外為我用,由氣的內作用於外,又轉為外作用於內和內外通連的主要功法之一。它是學練和掌握單向〈上和下〉攝取外氣的功法。

   
氣,「先生於內,後取於外」,指明氣功鍛煉中氣的產生和來源,同時說明要跳出小天地〈軀殼〉,放眼於並投入大天地〈宇宙〉,去探索、攝取、充實,達到「外為我用」之目的。在大天地這個「萬有物」中游泳,從「萬有物」中汲取,以加速生展壯大,即求得「人天效應」。沖上灌下功夫,為此開闢了一條道路,奠定了基礎。

   
沖上,意念在天之最高處,接天根;灌下,存念於地之最深處,接地根。兩者輪換交替,上下往來,可灌脊腎,調氣血,平陰陽,扶正治本。

   
操練方法:閉目。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稍外撇。膝關節要滑不僵,腿要不屈不直。收臀,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彎為度。兩臂微屈,置於頭的兩側〈掌心向裡〉。初練時,可置於胸前或腹前,掌與頭或胸、腹的距離不少於一市尺。要「指鬆散、脇空;頭頸虛頂,展慧中;鬆密處,體重落於踵」。

    落於踵的練法:以兩腳跟聯線中點為一個點,密處天頂各為一個點,要求這下中上三點垂直一線,以維持身軀中正;放鬆全身,以利氣息運行。

  意念的上下往來,要貫通脊柱進行;由頭頂或雙肩〈天經、地經、人經〉沖上,經密處和雙腳心〈天經、地經、人經〉貫下上一下,直達天地根,並且均要緩慢、舒適和自然。

  功用:沖上可陽,以補氣;貫下可採陰,以養血。多上、上通下,可補命火、填真氣;多下,下助上,可補腎水,養血分;上下往來,通理三焦虛實。

  此下,沖上可發,貫下可收。

  氣感與效應:「上、上上然氣沖星斗;下,下下放氣貫井泉。」學練此功法,可初步體用人、地、天三者連通一體的實感與效應。

  脊,可貫腎、填髓和通腦,以此為中軸,上下往來,以意、氣連通外界之後,氣可通透全身,同時又覺氣由頭頂、雙肩通天,氣經密處、腳心入地。配合吐納,「吐從地出經背上納由天經胸下」,便可「出息,周通法界;入息,攝本歸周」

此外,有實體感,如身軀周圍有頂天立地的氣柱和光柱等。

   
對上述的「氣」,練功有素者或具有人體特異功能者,遠離可視見,近靠可觸知。但會因人〈健康狀況、精神狀態、功力深淺等〉、因地〈如山川,包括方向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周圍風、火、聲、電、磁等客觀干擾〉、因時〈如晝與夜、陰與晴、月之盈虧、日之變異以及時刻之不同等〉而有所差異。由此說明,慧功氣功態之的「近在眼前,又在身中」,「氣在人中、人在氣中」,即「感應〈場〉」的作用,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

   
練功中,還偶有雷鳴、鳥語和花香,這是在「、展、放、收」中出現的「光」之後,相繼而來的「聲」和「味」。祖國醫學氣功界認為,這是激發經氣,循經內動,平秘陰陽過程中的現象,是氣功功能進一步修煉養成和發揮應用的結果。因此,此階段的鍛煉效果,會更為滿意。

   
注意事項:以先學練灌下,後學練沖上為宜。操練中,灌和沖的次數不限,但要相等。

   
要辨證練功,也可多灌和多沖。多是指時間長短而言,不是說可單練灌或單練沖,要上下往來,不可缺。否則,陰陽虛實失調、氣滯血鬱或氣虛血虧,造成偏差

                        20111022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