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健身之道

孫中山的胃病

孫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起義12次革命才成功,且多次身陷險境,被清庭追捕。其中最著名的莫如「倫敦蒙難記」!孫先生一生勞心勞力,心力交瘁,才五十餘歲就逝世了!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曾說過:每打一場仗,頭髮都變白了!

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和「知難行易」〈孫文學說〉中都曾提及他有嚴重的胃病。這是不奇怪的,因為壓力和情緒上的緊張,最容易引發胃病。他最初對付胃病的方法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胃病不但沒減輕,反而加重了;於是他改吃稀飯,最後甚至吃流質食物,胃病卻一天天嚴重起來!

先生是學醫的。他後來體會到,這樣下去,消化能力只會越來越差,越來越退化!人的身體是要鍛煉才強壯的,一朵受保護的溫室的花,當然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於是孫先生改吃硬的飯,伴以新鮮的蔬菜,胃病反而略為好轉。

但是中山先生為什麼英年早逝呢?可能和他缺乏運動或不夠運動有關。或者,他每天連起碼的靜坐也沒有。曾國藩大半生和太平天國打仗,兵兇戰危,在多次被打敗時想自殺,那種精神上的壓力和情緒上的緊張是很大的,但他每天的功課之一是焚香靜坐,使緊張的情緒和壓力得以緩解。雖然他也只活到63歲。但他如沒有每天的靜坐,壽命會更短的。

毛澤東與游泳

在七十年代,當毛澤東主席已七十餘高齡的時候,人們在報章的圖片上多次看見他在長江中游泳。七十幾歲老人游泳並不是新鮮事,但卻證明了毛主席是熱愛游泳的,相信這也是他日常鍛煉身體的方法。

毛澤東主席由井岡山打游擊開始,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等,環境十分困苦和惡劣,卻能活至八十餘歲高壽,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以及良好的體魄,是不可能有此高壽的。而他相信是靠游泳來鍛煉身體的。

毛主席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實踐論」和「矛盾論」是表表者。他也是個偉大的戰略家,在抗戰中他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事實證明了他的正確。在戰爭理論上,他所論述的「游擊戰」和「運動戰」,更是將「孫子十三篇」和西方的「黑勞賽維茲的大戰理論」發揮到更高的層次。事實證明,八路軍無論在武器、兵力、補給、運輸、粮食等等比國民黨都處於絕對的劣勢,最後卻能以弱勝強,這不得不歸功於「游擊戰」和「運動戰」的精妙發揮,所以共產黨的軍隊又叫做「野戰軍」。

當然,得民者昌,民心歸附是最重要的。毛澤東的另一偉大構思是:發展農村根據地,最後以鄉村包圍城市。它不但可以足食足兵,最後也真的成功一一奪取大城市。從「以鄉村包圍城市」中,我想起了在練功治病的過程中,有病變的地方或內臟,在放鬆上十分困難,甚至一點也不能放鬆、不能止痛!怎麼辦呢?就是採用了近乎「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先放鬆周圍沒有病變的地方,或病變不嚴重的地方,多做幾次。結果,那病變嚴重的地方,由於四周的地方都放鬆了,它也逐漸能放鬆了,不那麼痛了。

高洋的「漫戲」

晉室自八王之亂,國力衰退,造成五胡亂華;其後偏安的東晉又被劉裕取代,北方強大的魏朝皇帝被大臣高歡趕走後,魏一分為二。高歡死後,他的長子高澄仍把持朝政,而高澄一向妒忌二弟高洋的才能,嚴加防範。高洋為了自保,故意假裝成弱智的樣子,甚至在公眾面前,鼻涕流下也不去抹,要由三弟四弟代抹,高澄因此大為放心。

有一次,高洋在家中手舞足蹈,像精神病發作一樣,僕人大為緊張,叫來他的兄弟。他的弟弟們問他在做什麼?答說:「為爾漫戲」〈只是玩玩而已〉。「資治通鑑」說他是「實欲習勞也」。那就是他想靠運動來鍛煉身體,卻故意偽裝成發瘋般,使人們不再防範他。其後高澄被下人謀殺,府中大亂,高洋馬上帶領兵馬平亂,很快就斬殺了兇手們,然後會見大臣說:「兇徒作亂,今已伏法;大將軍〈高澄〉被傷,無礙也」。他仍隱瞞大哥死訊,是想安定人心,提防有人混水摸魚。至此,人們對高洋的偽裝成大智若愚十分震驚!

生命在於運動,一個人即使才能如何出眾,如沒有健康的身體,真是做鬼也不靈。高洋是一個好例子。

祖逖與「聞雞起舞」

東晉有一個名人叫祖逖,因晉室經八王之亂,國力大減,被北方的外族入侵,版圖大為縮小,他自小就立志要恢復國威,以北伐為己任。其後祖逖真的成為一代名將,在北伐中屢戰屢勝;只可惜朝政混亂陷於內爭,祖逖「出師未捷身先死」!

祖逖有大志,自小便努力鍛煉身體,那就是聞雞起舞:在晨早五時左右,當他聽見公雞的叫聲時就起床練武。「資治通鑑」中記載了祖逖聽見雞啼聲說:「此非惡聲也------遂起舞」。

一個人要有強健的身體,才會精力充沛,做事也能事半功倍。否則百病叢生,做任何事都將有心無力。不要說百病叢生那麼嚴重了,單是身體差,終日無精打彩,做任何事都會信心不足,或者錯漏百出!

現在的都市人有一種不良習慣,就是深夜才睡,早上很遲才起來,這不但違反人體的生理時鐘,也使人沒精打彩,做事不起勁。氣功中一天最適合練功的時間,就是早上五時至七時這段時間,不但空氣好,人也倍覺精神。所謂順應天命,就是說我們要和大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有機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將來有機會「渡百歲乃去」。

                           2009512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