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氣功治療病人練功時的臨床現象分析〈上海市中醫研究班〉上篇

    編者按:在這裡我們選編了六篇有關氣功療法的生理機制探討的文章。這些文章對掌握氣功療法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們了解氣功療法所以能夠治病的科學依據,以及各種不同的功法對人體的機能有著各種不同的作用和影響。有了這種了解,不但可以增強人們對於練功治病的信心,而且可以幫助人們針對不同的病症來選擇不同的功法進行正確的操練,這樣既可以提高氣功療法治病的療效,又可以避免因運用功法不當而出偏。

    例如,實驗證明,練功後白血球總數、嗜酸性細胞數目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增高,說明練氣功確能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這就為「氣功可以防病治病」、「氣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療法」等論點找到了科學的依據,這就會提高人們練功的自覺性,發揮氣功能夠防病、治病、延壽的積極作用。

    又實驗證明,練功可以使人體廣泛區域的皮膚血管趨向伸張,皮膚溫度普遍提高,皮膚血流量增大,〈並可預測練功時肌肉與某些內臟器官的血管也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舒張狀態〉,因而影響全身血液動力學過程,使高血壓病員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普遍下降。

    因此,就增強了人們用氣功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信心。又如,由於意守部位的不同,對血壓有著不同的影響,意守鼻尖或印堂可導致血壓升高,意守中丹田或湧泉、大足可引導血壓下降,故高血壓病人在練功時,除注意放鬆、入靜、調息、姿勢等一系列要素外,還必須注意守的部位。這樣就提高了辨證施治的自覺性,克服了練功治療的盲目性,更好的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這裡所收錄的《氣功治療病人練功時的臨床現象分析》、《從呼吸中樞的實驗研究來探討氣功療法的作用機制》、《氣功對心血管系統影響的初步實驗觀察》、《氣功對胃部運動功能影響的觀察》、《氣功過程中的皮膚電位變化》、《氣功療法生理機制的研究》等六篇研究報告。這最後一篇報告在「總結」部分提到「練氣功引起的許多內臟機能變化主要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形成的。調息動作對植物神經的活動會有一定的影響,入靜所以能夠產生這一系列的積極性影響,除了可以沿用巴甫洛夫學說解釋部分現象外,尚有許多問題還得不到滿意的解釋,有待進一步探索」。

    這一段說明研究者已深感只用巴甫洛夫學說,已不能滿意地解釋氣功療法所產生的一系列積極性影響,提出「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合理設想,這一設想可謂在「氣功療法生理機制研究」上的一大進步。事隔十五年之後,1978年在對氣功療法的「進一步探索」上,終於邁出了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證實了氣功的「內氣」的物質性的客觀存在,揭開了「氣功療法」研究史的新篇章。

                             前言

    氣功是祖國醫學遺產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將其用於防病、治病、強身、延年。解放後在的中醫政策照耀下,這分寶貴的遺產,得到發揚,在防病治病中顯示了重要的作用,對其理論及機制也正從各方面著手研究。本文準備從臨床資料出發對氣功療法練功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臨床現象進行分析,並就某些現象所產生的機制,提出一些看法:

    氣功療法包括內功和外功兩方面,本文討論內容,主要涉及內功方面。

                     臨床資料分析

    一、資料及方法:本文資料是上海市氣功療養所病人練功小結,部分參考了病史記錄,小結由病人自己寫出,我們對他們在練功中間臨床現象未加啟發、誘導和追問,記錄的現象是較為真實的,但部分病人難免漏掉一些症狀,因此我們選擇了100分寫得較為仔細的小結進行分析,這樣使症候出現的百分率不致影響太大。

    二、疾病診斷:全部病例中患潰瘍病、胃下垂、慢性胃炎等胃腸病的63例,內臟下垂5例,神經衰弱23例,其他疾病包括青光眼、慢性肝炎、哮喘等共9例。

    三、練功期限:本組病人,住院者90例,練功時間都在3----4個月,門診病例10例,寫小結時練功期限最短的是兩周,長者有達半年以上的。

    四、練功種類:一般都從上海市氣功療養所的放鬆功入手,繼則內養功、動功,普遍練習保健功,部分病人兼打太極拳;此外結合不同病種,練功又各有特點,如神經衰弱病人多採取站樁功,胃腸病人多用臥式內養功,青光眼病人則以放鬆功〈全身及眼部放鬆〉為主。

    五、練功時的各種臨床現象:現將病人練功中產生的各種症候分為運動現象、感覺及知覺異樣、效感及反應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一〉運動現象

    1. 肌肉跳動:比較常見,在本組病人40%,表現為某部肌肉跳動一下或數下,並不引起病人太多不適。

    2. 抽筋:僅兩例有此現象,為某一肌肉之痙攣,多與姿勢及疲勞有關,某些病人也表現為功後反應。

    3. 震顫:有四例出現肢體、下頜、或全身的顫抖。

    4. 自發運動:身體某部或全身出現自發運動,即所說之外動現象。在本組病例7%,多表現為自發性的身體搖動,還未形成明顯的運動不安現象。

    上述的症候都屬於運動中樞或末梢的興奮現象,故我們將其歸納在一起,但究其發生機制則不盡相同,某些現象後面還要討論。

    〈二〉感覺及知覺異樣

    1. 熱感:本組病例中,66%有發熱的感覺,是練功中常見的現象,按其部位有全身與局部之分,局部熱感以守竅〈意守點〉發熱更為多見,發熱程度也各有輕重,有的感覺溫暖,有的感覺熱燙,其中一例產生痛感。

    2. 冷感:18%病人有此現象,發冷部位多為手足部分,本組也有一例,全身發冷甚至戰抖如

    3. 皮膚發癢:15%,有時迫使病人抓搔,亦可自行消失。

    4. 麻木感:本組病人中,一例為半身麻木,一例為全身麻木。

    5. 脹:16%,多發生於肢體部分,病人自己感到多由姿勢不正確而產生。

    6. 鬆弛:21例病人有身體鬆弛的感覺,在全身肌肉及姿勢放鬆,思想入靜的情況下,病人感到四肢關節好像鬆開來了,肢體若存若失,或是全身鬆軟得像一堆棉花,這是在一般休息時肌肉鬆弛情況下所不能得到的感覺。

    7. 緊縮:9%的病人有全身或身體某部產生緊縮的現象。

    以上諸症候是偏重於感覺方面的異樣。

    8. 輕、浮及重、墜:練功中感到身體變輕,或有上浮現象的33%,病人常形容有一種「飄飄然」或「浮在水兩上的感覺,感覺身體下墜者僅6%,病人感覺吸氣時身體上浮,呼氣時身體下降。

                           2013913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