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靜的境界

    入靜境界的語言表達有兩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其一是語匯的貧乏。在入靜過程中,大腦思維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感覺思維,這種思維形式需要把握各種細膩的感覺,而感覺比形象更難描述。人類語言中描述各種感覺的詞匯與人類對各種感覺的實際體驗相比,實在是既貧乏又不精確。一個「痛」字包含了多少種類似的、甚至是差別很大的感覺!試想針札手指的痛和腹瀉時的肚子痛是相同的感覺嗎?勞累時的腰痛和發燒時的頭痛一樣嗎?

    我們可以體驗到這些痛感的差別,但無法找到特定的詞匯去表達它們。痛如此,酸、麻、脹、痒亦如此,我們只能以有限的幾個詞來表達實際上可以說是無限的各種感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矛盾。雖然這一矛盾應該說存在於語言描述生活的一切領域,但在對感覺的描述中尤其突出,這可能是將感覺抽象為概念更為困難。在入靜過程中,機體各種感覺的變化遠較日常生活中豐富,於是越發加劇了這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

    入靜過程中情緒的變化也是應該大書特書的,但描述情緒變化的詞匯也同樣寥寥無幾。我們常常只能用「七上八下」一類的詞語來描述一種情緒狀態,這類詞語用在文學作品中可能不錯,但如果在科學理論中也這樣表述,讀者大約也只能苦笑了。情緒詞匯缺少的原因大抵和感覺詞匯相似。但如果從更深刻的意義上尋找一下各種心理詞匯較其他詞匯貧乏的根源,那可能是因為數千年來,尤其是近數百年,人類一直忙於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開發和利用,而對於自身的認識和改造還太少太少。

    用語言表達入靜境界的第二個障礙比第一個更難打破,也更為本質。入靜是一個意識活動逐漸減弱的過程,到了高級層次,整個意識活動,包括思維活動、情緒活動等幾乎趨於靜止,或者說主觀上已經靜止。在較低層次的入靜境界中,感覺思維活動相對還比較活躍,盡管它難於表達,但由於主觀的意識活動尚存在,總還可以說上幾句。而到了思維活動乃至整個意識活動都已在主觀上不復存在的入靜高層次,我們便從根本上已無話可說。那時的境界雖然「了了覺知」,卻又「無著無住」。這個境界並不「落實」在意識、思維上,所以也難以用意識、思維去把握;因為只要一思考,一運用思維,便已打破了這個境界。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媒介,不可思,也就不可說。所謂「言語道斷」,「說即不中」正是此意。因此,就入靜的高層次而言,它確實不可言傳。這種境界是事物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而並非人為。更準確地說,它不是不可言傳,而是無可言傳,無言可傳。然而畢竟還是要傳,否則古老的氣功書便無法流傳至今。人們想了很多辦法。

    首先還是盡可能利用語言,它畢竟是人類最廣泛運用的交流工具。直接描述的詞匯找不到,就採用間接描述的方法。例如身體氣感,用「身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等比喻來說明。又如「金丹四百字」描述練周天功產藥的景象說:「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火熾,谷海波澄,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妻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真境界,非譬喻也。」

    釋迦牟尼修行打坐練功,這是眾所周知的。傳說他正是在菩提樹下靜坐時悟道,修得無上正覺的。可見他練氣功頗有根底。從拈花示眾的情況看,他已經有了某些特異功能,可以與別人進行思維感傳。摩訶迦葉是釋迦牟尼的一個非常虔誠的弟子,打坐修行的功夫顯然在眾人之上。只有他的功力達到了能與釋迦牟尼相互進行思維感傳的水平。釋迦牟尼當時很可能利用手中所拈之花發出了某種信息,這種信息只有摩訶迦葉一個人接收到了,於是他能夠「破顏微笑」,而眾人卻只能木然。當然,這是從氣功角度對「以心傳心」進行解釋,禪宗裡並無此論。

    然而無論對「以心傳心」的這種解釋是否符合禪宗原意,思維感傳現象在古今中外均有記載,它的存在應該說是不成問題的。且略去古代不談,現代的科學實驗就有不少。1966年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尤里•卡門斯基在莫斯科與距離三千公里以外的西伯利亞科學城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作了一次有關實驗。接受實驗的是一位具有特異功能的莫斯科州立劇院的演員卡爾•尼克拉耶夫,他直接以人的感覺準確地收到了從莫斯科發出的圖像信息。另據報導,近年來美國海軍與斯坦福大學特異功能研究所合作,利用人體特異功能進行思維感傳,在潛艇「神經感應」通訊實驗中獲得了顯著成功。

    上述種種實驗無疑肯定了人類確實有「以心傳心」的能力。那麼,用這種方法來交流和傳遞難以言傳或無法言傳的氣功及入靜境界的信息,無疑是最適宜的,也是最自然的,它符合於事物的本性。

    其實這種交流並不神秘,也並非不可企及。在集體練功的場合,許多功夫並不深的初學者都可以感覺到周圍「氣場」的存在。這種感知活動就是非語言形式的某種信息交流,它還說不上是思維感傳,但已經有了「以心傳心」的性質。另外,患者受到氣功師發放外氣的影響,自覺了或痛或痒或酸或麻的種種體徵,不也是接受的非語言信息嗎?

    至於氣場和外氣的實質究竟是什麼,目前科學界尚在盡力研究,關於蘇聯科學家已證實人體周圍存在有微粒子場,這個微粒子場可以在瞬間傳到千里之外的報導,以及我國科學家使用測量放射性劑量的探測器測量氣場,證明氣場是客觀存在的實驗報告,均給人以相當的啟發。看來,找到「以心傳心」的物質基礎不無可能。〈劉天君〉

    站長:在氣功的練習中,入靜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首先要有良好的練功場所如樹林、海邊、山上、河流等,一方面空氣好,另一方面清靜。其次要能放開,不要將煩惱放在心上。第三要樂觀積極等等。據我多年來的練功和教功的經驗,除靜功和動功的練習外,最好還要有外練皮筋骨的活動,如低角度的站樁、十式硃砂掌、冬泳等,更會盡善盡美,也容易產生特異功能。

                           2011717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